传统观点上,会把PID回路整定整定方法看作一个单入单出的孤立单回路,这样整定方法就会只关注被控对象对象本身。对被控对象进行精确建模后,合适的PID参数是能够直接计算出来的。从这个观点出发,被控对象的测试与建模方法就是PID回路整定的关键。
如果都是这些技术问题,按道理PID回路自整定应该是可以实现的。实际上,尽管PID在工业应用已经有100年了,而且很多都是两参数的PI控制。即便这样,PID控制在工业上的应用仍然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普遍上,各家公司的PID自整定软件的应用效果也都不尽如人意,这说明PID回路整定方法的方向可能有问题。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已经提出了超过1700条PID控制器的整定规则。它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基于相当简单的整定试验,几乎所有工程师和操作人员都应该很容易学习。但是实际上,工厂最流行的还是试凑整定方法。如果真的是PID参数问题,知道PID的边界不犯错误,试凑一般也能取得差不多的效果,如果不是PID参数问题,使用任何整定方法也没有用。这也算是对试凑整定方法流行的一种解释。
在流程工业,97%以上的控制回路都使用PID控制算法,但是PID参数整定不仅仅是一个数学优化问题,PID控制,本质上是对具体物理系统的干预和引导,在一个多操纵手段互相影响的复杂装置上,PID整定是一个需要系统观的工程艺术。
在一个多个PID控制回路共同作用的复杂装置,要以一个更系统、更全面、更宏观的观点进行PID回路整定,可能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控制优化过程中,问题不仅仅在PID参数,组态、参数、方案、设备都可能是根因。学习PID整定方法是为了理解PID的能力,提高参数整定的科学性,但是真正解决控制回路问题,必须要有系统观,尊重系统的第一性原理,理解问题本质,才能有的放矢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PID参数整定。PID及其整定方法、先进控制、人工智能都是工具,工具不是解决问题本身,也不应该和黑屏、零手动、自主运行这类结果划等号。
掌握系统观的PID参数整定方法,提高认知才能更好进行控制优化。
作者:冯少辉博士
共有访客发表了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