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目的:规范人体静电消除器的选型、安装、接地及维护,预防静电事故,适用于可燃液体储存、油气集输、石油库、化工等存在静电危险的场所。
1.2 依据:人体静电消除器相关标准规范基于《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安全技术规范》AQ3053-2015、《静电防护管理通用要求》GB/T39587-2020、《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14、《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2006、《防静电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944-2013、《本安型人体静电消除器安全规范》SY/T7354-2017、《防静电安全技术规范》SY/T7385-2017、《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HG/T20675-1990等标准制定。

2 人体静电消除器安装场所及要求
2.1 人体静电消除器核心作业区域安装位置

2.2 入场管控要求
2.2.1 静电防护场所的消除器应与入场管控措施结合,确保人员接触消除器、符合静电防护要求后再进入,形成可追溯的入场记录(依据GB/T39587-2020第6.4.3条)。
2.2.2 消除器不得设置在石油库爆炸危险1区(依据GB50074-2014第14.3.18条)。
2.3 人体静电消除器替代装置要求
2.3.1 罐、塔梯子入口处,可采用“接地金属棒”或“已接地金属栏杆上1m长裸露金属面”替代专用消除器(依据HG/T20675-1990第3.1.6条)。
3 人体静电消除器选型要求
3.1 类型选择
3.1.1 油气集输、处理、炼化、储存、输送、装卸、加油加气等场所,必须选用本安型人体静电消除器(依据SY/T7354-2017第4.1条;SY/T7385-2017第6.3条)。
3.1.2 其他易燃易爆场所,应选用防爆型静电消除器(依据GB12158-2006第6.1.10条;GB50944-2013第12.1.4条)。
3.1.3 消除非导体物料静电时,需结合现场工况选择适配类型的消除器(依据GB12158-2006第6.1.10条)。
3.2 技术参数
3.2.1 本安型消除器触摸体面电阻:1×10⁷Ω~1×10⁹Ω(依据SY/T7385-2017第6.3条)。
3.2.2 本安型消除器电荷转移量:≤0.1μC(依据SY/T7385-2017第6.3条)。
3.2.3 消除器应安装在带电体接近最高电位的部位(依据GB12158-2006第6.1.10条)。
4 人体静电消除器接地与连接规范
4.1 接地核心要求
4.1.1 涉及人身安全的消除器接地必须采取软接地措施(依据GB50944-2013第13.2.4条)。
4.1.2 本安型消除器安装后,接地端子对地电阻值应<100Ω(依据SY/T7354-2017第2.3条)。
4.2 接地线规格与连接
4.2.1 接地线材质:从支撑体接地端子至接地主干线/罐体/金属框架的接地线,应采用不小于16mm²的软铜线(依据SY/T7354-2017第4.2条)。
4.2.2 连接要求:接地线两端需焊接“铜鼻子”,采用不小于M10的不锈钢螺栓+不锈钢防松垫片固定连接(依据SY/T7354-2017第4.2条)。
4.2.3 消除器需与罐体、接地主干线等接地导体可靠电气连接(依据AQ3053-2015第8.2.4条;GB50074-2014第14.3.3条)。
5 人体静电消除器检测与维护
5.1 检测要求:本安型人体静电消除器需由具备检测资质的单位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依据SY/T7385-2017第6.3条)。
5.2 定期检测:接地电阻应定期检测(建议每季度1次),确保符合≤100Ω的要求;触摸体面电阻、电荷转移量应每年抽检1次,验证参数有效性。
5.3 日常维护:每周检查接地线连接是否牢固、铜鼻子有无锈蚀、软铜线有无破损,发现问题立即更换或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