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的话语权问题

2022/3/22 2:33:12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文化长廊  文章地址:http://yunrun.com.cn/community/4159.html

刚才和外地一位做行政领导的朋友聊天。她觉得上海的领导尊重专家的意见,而其他地方往往过度依靠行政命令。

笔者对她说:在上海,听专家意见应该是很自然的。因为开会的时候,一般是资深专家先说,资历浅的专家后说,最后领导拍板。如果资深专家的观点是对的,后面的人一定会顺着他说。领导拍板的时候,其实就是总结专家的观点。尊重专家意见就是很自然的。


这位朋友就说:应该是上海专家的水平高。我们这里的专家往往说得不知所云,没有深度、没有观点。笔者接着谈:为什么专家水平低呢?您有没有注意到:这些所谓的专家,其实往往是某些科研院校的头头脑脑。这些人在领导面前是专家,在专家面前是领导?


于是,笔者想起了一个真实的故事。笔者有个老师,曾经在某大城市最好的大学做校长。有一天,他带着夫人去门诊看病。有人认出他来,就对他说:黄老师,您为什么不让院长给您找个名医呢? 黄老师说:现在这个时代,真正会看病的人就不会有“名医”的名头了!


所以,许多城市的“专家”,往往不是靠着专业能力提拔上来的:如果这个人全身心专注专业,不擅长去通路子、找门子,往往也就没有机会被提拔上来。行政上有了职务,专业上的帽子也就容易拿了。有了专家的帽子、又有了职位,自然就有了代表专家的话语权。这些人的特点,往往是善于揣摩领导的想法,以便以专家的身份为领导保驾护航。如果不知道领导想说什么,也就只能说些不痛不痒的话了。他们怎么会有独到的真知灼见呢?


相反,地方上做行政一把手的领导,往往是“有两把刷子”的。否则也提拔不上来。他们明白:靠专家还不如靠自己。于是,很多地方就有了“依靠行政命令、不听专家意见”的现象。所以,不是不听专家的话,而是有专家帽子的人不是真的专家。


这种现象其实很普遍。在不久前的某次很大的会上,笔者看到某大专家发言时,心里就想:这老东西又在误国误民了。当然,这种现象也不奇怪。东汉曾经有个民谣:举秀才,不识书;举孝亷,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门良将怯如鸡。人才选拔机制出现问题后,各种问题都会出现。


上海比其他地方好的地方,只是因为实际做事情的人有些话语权。有本事的人,可以靠本事吃饭,而不是靠奉承领导吃饭。这些人讲话时,就愿意展现自己的专业能力。当然,某些人的话语权,是靠自媒体争取过来的。


来源:
仪表圈/作者:郭朝晖(工学博士,教授级高工。企业研发一线工作20年;优也科技信息公司首席科学家;东北大学、上海交大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国内知名智库、走向智能研究院的发起人之一。原宝钢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相关仪表推荐

共有访客发表了评论 网友评论

  客户姓名:
邮箱或QQ: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