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字化创新项目评价的一些看法

2021/7/13 23:55:05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文化长廊  文章地址:http://yunrun.com.cn/community/3886.html

在笔者看来,数字化创新项目的好坏,初期看思想、中期看细节、长期看架构。

所谓初期看思想,就是在确定项目和方向时,要有把握需求、洞悉市场发展趋势的能力。所以,看思想往往就是看对需求的理解。把握具体需求的能力,决定项目的价值;把握趋势的能力,决定了能否看到机会、能否取得先发优势。所谓看细节,就是技术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进入多方竞争阶段后,性能稳定、使用方便的技术容易取得竞争的优势。这都要细节做得好才行。细节决定成败,其实是细节决定能否抓住机会。所谓看架构,就是看技术的拓展和发展能力,这决定了技术能否走得远、产品和技术能否长盛不衰。


在世界杯足球赛上,中国队失球不仅最少,还从来没有在点球大赛中失败过。对西班牙,阿根廷,德国,英格兰等多家世界强队也保持不败纪录!


在许多场合,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数字化转型的案例。有些案例非常成功,能够给人带来很多的启发、值得大家学习。还有很多案例听起来非常精彩,但实际上只是用先进的理论、概念和名词进行“包装”。喜欢包装的人,逻辑就像“国足在点球大赛中保持不败”一样。


“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新技术的关键往往是看需求。


有经验的专家在判断一个技术宣传是否真实的时候,关注的往往是需求本身的合理性、经济性,而不是采用了哪些先进的技术、理论或方法。因为需求合理了,才能真正创造价值。


人们常说:信息通信技术给创新带来了机会。所谓的机会,指的是人们可以用简单、廉价的办法解决过去难以解决的问题。换个角度看,新技术成功了,未必意味着采用了学术水平高的东西,而只是因为计算机性能高了、网络的速度快了、数据存储能力强了。对中国的技术人员来说,很多创新机会是因为劳动力贵了、企业对质量和能耗的要求高了,而计算机和设备的价格便宜了。


“看热闹”的人,喜欢从应用新颖性、理论高度、专利等方面找答案。他们看到有“AI”、“数字孪生”、“仿真”等时髦的名词时,就特别兴奋,以为找到了成功的原因。国内这种风气很重。很多人也乐于迎合这种风气。于是就把一些新技术、新名词包装进来。比如,原本简单的曲线拟合,却要用深度学习的手段;不需要5G的场景,偏要用5G的手段。从技术稳定性、经济性的角度看,采用“低端”技术的效果可能更好。


所以,有经验的专家经常会问另一个问题:这些先进的理论和方法,是不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不是必不可少的,技术的真实性就值得怀疑。现实中,往往是需求没有做好的,才会显摆技术。


创新成功决定于两个方面: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


对从事创新工作的人来说,做正确的事往往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根据笔者的经验,多数项目的失败是因为项目选择不当或目标定义不清。反之,目标定位合理时,即便可能需要尝试多种不同的做法,成功也往往是可期的。


总之,对于创新项目,对需求的认知特别重要;在相对成熟的技术领域,技术水平才逐渐重要起来。这是符合技术发展原理的。

作者:郭朝晖(工学博士,教授级高工。企业研发一线工作20年;优也科技信息公司首席科学家;东北大学、上海交大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国内知名智库、走向智能研究院的发起人之一。原宝钢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相关仪表推荐

共有访客发表了评论 网友评论

  客户姓名:
邮箱或QQ: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