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朝晖谈学者的层次

2021/6/17 0:23:09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文化长廊  文章地址:http://yunrun.com.cn/community/3837.html

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说:盖儒者之争,尤在名实。谈论科技问题,也存在名实之争。一般来说,求实比求名难得多。某些城市谈到发展科技时,就去找一群院士、甚至诺奖获得者站台,往往就是这个原因。因为求实则要识人,求名则只要看帽子。

然而,有些大牌专家一张嘴,就给人一种肤浅的感觉。所谓有名无实。如何判断学者真实的水平呢?我想到一种分层的办法。


第一个层次是罗列。这种学者喜欢收集材料,报告或文章的信息量很大。他收集的材料往往来自多个地方。但每个地方的逻辑不一样。这种水平的学者无法用统一的逻辑统领这些材料,往往陷入自相矛盾,只会罗列信息。


第二个层次是归纳。学者到了这个层次,会把材料进行归类。把相同或类似的东西放在一起。这样一来,他讲的知识和信息就有结构了。但贯穿这些知识的结构是肤浅的、表面化的。所以,他的逻辑不一定是对的,知识的应用可能会陷入误区。


第三个层次是溯源。这个层次的学者看到不同的观点和做法时,会去问一个“为什么”。去分析这些做法背后的原因,并努力给出一个解释。尽量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与上一个层次相比,逻辑结构开始变得深一点了。认识的盲目性也少了一点、行动中的误区就少了点。


第四个层次是乐知。这个层次的学者不会停留在一个“为什么”上,而是会不断地追问下去。比如,不仅要知道“为什么这么做”,还要知道“过去为什么不这么做?”“别人为什么不这么做”。到了这个层次,就会乐于“去伪存真”,发现现象背后的规律。


第五个层次是智行。这个层次的学者,在掌握规律的前提下,能够做到知行合一。当遇到不同意见和困难的时候,仍然能坚持自己的观点、大胆顽强地行动。这不是因为他自负,而是因为他相信规律。


老友冯恩波博士留言道:应该还有一个层次,就是创新。这个补充很有意义。在中国的文化中,经常强调一件事:智者要从渡自己到渡芸芸众生。另外,冯博士特别声明:不是造词的那种人。这个声明也特别有意思:我们有太多喜欢造词的专家,其实就是求名不求实啊!

作者:郭朝晖(工学博士,教授级高工。企业研发一线工作20年;优也科技信息公司首席科学家;东北大学、上海交大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国内知名智库、走向智能研究院的发起人之一。原宝钢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相关仪表推荐

共有访客发表了评论 网友评论

  客户姓名:
邮箱或QQ: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