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SCI和SSC收录期刊快速收录你投稿的秘籍

2023/12/29 20:48:07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文章投稿  文章地址:http://yunrun.com.cn/servicecentre/5297.html

国内许多高校或科研机构,都会以SCI和SSCI收录的论文来作为一种科研评价及考核指标,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投稿人或者是在校研究生,对于顺利发表SCI/SSCI论文倍感压力。对自己前期的科研工作往往信心满满,论文却总是被拒。想有高质量SCI/SSCI论文发表,不只是注重研究工作的创新性和实验过程的周密性,并且要对论文发表的前后流程有充足的准备和认识,这样,便可在论文发表的过程中避免走弯路,使论文能够方便快捷地完成发表。笔者对如何进行SCI和SSCI收录的期刊投稿进行详细阐述,以期提高SCI/SSCI论文的发表成功概率。

SCI和SSC收录期刊

1、什么是SCI/SSCI来源刊

1.1引文索引概述
Dr.Garfield(尤金·加菲尔德)是信息科学开创者之一,科学、社会科学和艺术人文,引文索引的创始人。1955年,他在Science上发表的论文把引文索引首次作为文献分类与检索的工具。把引用的文献设置为检索字段以便追踪某一Idea的进展过程。1958年,在美国费城创办了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ISI,科学信息研究所)。

1.2 引文索引的类别

1.2.1 科学引文索引-SCI。
SCI是Science Citation Index的简称,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1961年SCI开始编制,1963年编成出版,摘录了1961年出版的重要期刊613种,收录了89万篇署名来源文献,引文约130万条。1964年SCI出版了两卷。1965年为季刊,1979年为双月刊。1974年,SCI进入Dialog系统,面向全球提供联机检索。1988年,SCI光盘版诞生,1977年ISI推出基于浏览器的网络版数据库SCIE。

1.2.2 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

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全称为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为SSCI,是SCI的姐妹篇。SSCI这大型检索工具也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推出的,能够统计分析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

1.3 SCI/SSCI来源刊

简而言之,被SCI或SSCI收录的期刊,即为SCI/SSCI来源刊。

2、如何检索SCI/SSCI来源刊

2.1 通过Web of Science平台检索
在Web of Science平台上,选择核心合集可以直接访问三种引文数据库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Science CitationIndex Expanded,Arts&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两类国际会议录引文索引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Index-SocialSciences & Humanities,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Science;两类化学信息数据库Current Chemical Reactions,Index Chemicals。能够检索到最早的信息是1900年。12000多份全球权威的高影响力学术期刊以及170000多种会议录是所检索的丰富信息来源。用一本书、一篇论文、一篇会议文献或者一个专利号作为检索词,通过被引文献检索,可以检索出它们被引用的情况,并对引用这些文献的相关论文的研究内容进行深入了解。通过参考文献(CitedReferences)可以方便地了解某一项文献的研究起源与历史,或者通过施引文献(CitingArticles)掌握其最新进展,做到越查越深,越查越新。

输入网址
http://www.webofknowledge.com就可以访问Web of Science平台。在Web of Science页面点击“所有数据库”,可供检索的所有数据库便出现在右侧的下拉菜单里,点击其中的链接“WebofScience核心合集”,然后数据库来源中选择SCI和SSCI,在检索字段中选择出版物名称,在检索框中输入检索的期刊名即可。

2.2 通过科睿唯安Master Journal List目录检索

输入以下网址:http://mjl.clarivate.com/选择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或者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可以通过Search模块进行检索,也可以通过Viewlist浏览所有期刊,当然您也可以通过View Subject Category对各学科有针对性的浏览。同时,您还可以用View Journal Changes模块查看期刊的变化情况。

3、如何向SCI、SSCI收录的期刊投稿

3.1稿件录入和排版
①尽可能避免使用脚注;
②纸张大小为A4、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字号为12号、通栏、单面、隔行打印(根据要求确定软盘文件是否要一并附寄);
③打印稿件的页边距应不少于25mm;
④注意拼写方面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的不同;
⑤按要求选用文字处理软件;
⑥绘制图件采用指定的制图软件(分辨率大于600dpi);
⑦单词分隔不要使用连字符(右端不必对齐);
⑧所有打印稿件都要仔细校阅;
⑨请一位或几位同事在投稿前阅读稿件,看看是否存在拼写错误或者某些文句表达得不够清楚流畅;
⑩若有条件,可以请母语是英语的朋友或合作者做文字润色,以便文字表达更加地道,更符合西方世界的思维习惯。

3.2 投稿注意事项

3.2.1 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区别。
论文的执笔人或主要撰写者应该是第一作者;通迅作者(标识说明是Corresponding author)主要负责处理投稿和答复审稿意见,一般也常是文章所涉及研究项目的负责人,其姓名通常列在作者名单的最后,他对论文的贡献并不低于第一作者。不要出现“搭车”署名的情况、注意不要遗漏署名的作者、不可为了提高论文的影响和声誉擅自署名知名人士。

3.2.2 通讯作者的标注。

由于欧洲某些期刊作者署名是按姓名字顺排列的,向这些期刊投稿,标识通迅作者就尤其必要。标注通迅作者常用做法:Corresponding author,to whom inquiries regarding the paper should be addressed,或Corresponding author,to whom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如果地位上相同的作者有两个以上,则可用“Joint First Authors”(并列第一作者)的署名方式,并说明他们对研究工作的贡献是同等的(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ework)。

由于研究的思路往往是通讯作者的,文章的成果主要属于通讯作者。第一作者仅是研究项目的最主要的具体实施者。项目的总负责人也通常是通讯作者,负责联系编辑部与回答读者咨询等。大部分情况下,通讯作者就是第一作者,这种情况就不必注明通讯作者。当第一作者不是通讯作者时,就有必要注明通讯作者。


自己一篇很有独创性的文章,就不要轻易让别人署名为通讯作者。作为课题负责人的通讯作者,课题经费由他人承担,研究思路也是由他提出,并且对撰写论文进行把关。通讯作者也是研究事项和文章的联系人。特别关键的是:直接负责文章的可靠性。作为通讯作者,能够与外界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并且有些杂志会邀请审稿,或约写综述性文章。这将有助于提高通讯作者在学术界的地位。


3.2.3 通讯作者的具体责任。

对研究工作有贡献的所有人员通讯作者都给予妥当承认。通讯作者把对研究工作有显著贡献的人列为共同作者。通讯作者在投稿前要征得所有其他作者的同意后才可投稿。通讯作者担负其他共同作者的责任,并签署版权证书。那通讯作者应该是谁呢?通常是较为资深的学者,不过对职务和学术地位没有任何特别要求,能够担负起责任的青年研究人员也可以作为通讯作者,这有助于锻炼年轻人独立工作的能力。

3.2.4 作者地址的标署。

①给出详细的通信地址和邮政编码。
②如果不止一位作者,那么按相应的先后次序列出所有的不同地址,并将与作者的对应关系用上标的形式标注出来。
③作者如果在论文发表时调入新单位,应在脚注中将新地址用“Present Address”的形式标出,这非常有利于了解作者的新就职单位地址,并且对检索系统统计研究单位的论文产出十分有利。
④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有做客座研究或兼聘的情况,为公正表示成果归属起见,作者受聘单位地址也要在论文中与实际所在单位一同标注,并一定要把有效通信地址清楚标明。
⑤如果通讯作者非第一作者,应按期刊的要求标明,并提前通知编辑。期刊大部分以脚注、星号或致谢的方式注明通讯联系人。

3.2.5 投稿前需要检查的项目。

①原件和复印件是否满足期刊所要求的份数;
②通讯作者的详细地址、E-mail以及电话号码;
③论文的格式、字数等是否符合期刊要求;
④插图和表格单独打印,且照其在论文中的先后次序编号;

⑤参考文献中的各著录项是否准确无误,确保在正文中有引用标注;
⑥给出正文字数;附寄有每位作者签名的声明信。

3.2.6 投稿一般注意事项。

①稿件按照期刊要求寄给指定的收稿人;
②寄给编辑部的所有材料(包括信件、复印件、打印稿或磁盘等),均要写上联系作者;
③磁盘内的电子文档应标明使用的软件类型及其版本,并附带一份磁盘中的含有具体内容的文件清单。

3.3 投稿信(CoverLetter)的写作

3.3.1 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型。
①声明此稿件未曾在任何期刊或媒体发表;
②列出作者的电话、通信地址、E-MAIL、传真等。这种投稿信篇幅一般在一页之内,内容相对简单,对于投稿没有具体规定或要求的期刊比较适用。

3.3.2 详细介绍型。

①论文主题;
②阐述稿件内容会引起期刊读者的兴趣;
③说明论文的独创性;
④指出研究成果的具体创新之处及其重要性;
⑤声明所有的作者都符合署名要求。这种投稿信非常有助于期刊编辑,对于专业性较强的课题特别适用。在信的开头将作者的电话、通信地址、E-MAIL、传真等一并列出。

3.3.3 注意事项。

①尽量尊称期刊编辑;
②首句写明论文题目、列出作者名单以及期刊名称;
③简明阐述作者的研究方向以及取得的成就,声明论文的原创性及其重要意义以及没有经济上的利益纠纷。

3.3.4 投稿后的通讯。

①若没有收到“收稿回执”,可在2周左右通过电话或E-mail询问期刊编辑部;
②若过了2个月还没有收到期刊编辑部是否录用的通知,则通过电话或E-mail询问稿件审稿的情况。

3.3.5 怎样处理“改后录用”的稿件。

①认真阅读思考编辑或审稿人给出的修改意见;
②对照修改意见仔细进行修改,若觉得编辑或审稿人的某些修改意见并不妥当,可不予采纳,但须要有充分的说明;
③尽可能快速地寄出修改稿件。

3.4 SCI/SSCI论文的修改问题

如果编辑回信中出现如下用语:①“We suggest that ou might submit your manuscript to another journal”;
②“We egret to say that…”;
③“An increasing volume of submissions prevents us from publishing all worth while manuscripts we receive.”,这就意味着稿件被礼貌地拒绝。

对于Peer-Review刊物审稿人的意见具决定性作用。若修改建议中有类似于major revision的,那么发表就困难了。若修改建议都是些小问题,对照修改完善即可,那么论文发表的可能性就很大。


3.4.1 如何回复审稿人意见。

①必须逐条回答所有问题。
②对于建议须补充的实验要尽可能补做。至于补做不了的实验,则给出充足的理由。
③一定要引用审稿人所推荐的文献,并进行透彻讨论。

若审稿人提出的不是非做不可的补充实验,可以适当地解释不补做的原因。即使审稿人认可的文章,也还是会指出某些不足的地方,若文章不存在那些不足的地方,或许就会把文章投给更高级别的期刊。因此,若你认为没有补做实验的必要或者补做存在很大的困难,可以给出充足的理由,通常是没有问题的。事实上,若审稿人没提出特别要求,很少有期刊编辑会将修改稿件再寄给原先的审稿人。期刊编辑往往并不懂你的研究内容,他见你认真地做了修改,仔细回答了问题,也就认可了。最关键的是要逐条回答,如果你回答不了的问题,须如实说明。若你肯定审稿意见是不合理的,则可以把稿件投向其他期刊;如若再次向该刊投稿,则需要利用可信的材料或数据就审稿意见进行充分的反驳,以使稿件被送给别的审稿人。若再次向原先期刊投稿,需要在规定的期限内,否则有可能修改稿或再投稿会被作为新稿件处理。


3.4.2 如何对待退稿信。

仔细思考退稿意见,参照退稿意见,对原稿件进行认真修改,若再次投向原先期刊,则要说明理由;或者把修改稿件改投其他期刊,切记不要把没有进行修改的原稿件改投其他期刊。

3.4.3 退稿后怎么做。

不要把它看作是针对个人的行为,要试着理解论文被拒的原因,公正地评估:你的论文能在添加数据后达到这份期刊的要求吗?是不是更适合在其他期刊发表?请在论文改投前进行认真修改,以解决被拒问题并符合新的《投稿指南》。

3.4.4 建议改投时采取以下策略。

①在附信中,说明这篇论文曾经被拒用,并指明拒用期刊的名称;
②附上审稿意见以及你对每条审稿意见的回答;
③解释你为什么把论文转投这份期刊。例如,这份期刊更加适合发表这篇论文?

3.4.5 几点提示。

①对所投期刊发表那些研究领域的文章要有充分的了解;
②严格按期刊的征稿要求去做;
③最好能引用该期刊的至少1~2篇论文;
④如有同事或熟悉的同行在该期刊曾发表过相当数量的论文,那么请他对文章进行修改,且署上他的名字(要得到许可);
⑤可以尝试向一些国家所办的影响因子相对比较低的刊物投稿。如新西兰、印度、韩国、爱尔兰、苏格兰、克罗地亚、匈牙利、巴西、南非、挪威、奥地利、波兰、丹麦、斯洛伐克等国家所办的期刊投稿;
⑥可以向电子期刊投稿,SCI、SSCI均收录电子期刊(无印刷版)。

4、结束语

笔者首先对SCI/SSCI收录期刊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然后就稿件排版格式、有关投稿注意事项、如何处理审稿修改意见以及稿件被拒绝录用后怎样改投进行了详细阐述。文中内容可以帮助青年投稿人与在校研究生提高在被SCI/SSC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成功率。

作者:吴青兰(浙江海洋大学图书馆)、赵智慧(浙江海洋大学图书馆)

上一篇:如何提高论文刊发后的影响力和被引用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仪表推荐

共有访客发表了评论 网友评论

  客户姓名:
邮箱或QQ:
验证码: 看不清楚?